
我们正常使用的电脑由硬件,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组成,硬件包括:cpu,内存,硬盘,主板,显卡,电源,机箱,键盘鼠标,显示器,音响等。键盘鼠标属于输入设备,向电脑输入命令,显示器,音响属于输出设备,输出结果呈现给我们。(电脑硬件介绍,可以看看之前的介绍每天3分钟,一周学会自己组装电脑!电脑需要的配件(第一节))
我们在操作时就是和电脑对话交流,比如我们打开音乐软件,第一步就是用鼠标打开这个软件,向电脑发出一个打开软件的命令,就可以通过显示器把软件的界面呈现在我们面前,然后,用键盘输入歌名,播放,等指令,就可以从音响中听到声音了。

其实电脑在运行软件时,是根据上图的流程处理的。cpu接到用户指令,然后然后分别向内存和硬盘发出命令,给硬盘命令:把相应的软件数据发到内存,给内存命令:硬盘发给你的数据你接受一下。把需要运行的软件调到内存中运行,通过cpu处理了这些数据结果,在通过输出设备提供给我们,比如图像信号,是显卡把这些数据“翻译”成图像数据在显示器上呈现出来。声音信号,通过声卡从音响中传输出来。

我们再举个例子,比如我们使用扣扣,我们用鼠标双击或右键打开,cpu接受这个指令后,就向硬盘把扣扣的应用程序发送到内存,内存接收数据并运行,我们在使用扣扣截图,然后用截图工具可以写字,画符号等,最后把结果保存到硬盘,这些操作我们都是可以在显示器中看到。

那为什么cpu不直接把程序在硬盘中运行呢,而加载到内存中?因硬盘读写速度相对于cpu和内存较慢。内存的读写速度要快于内存十倍,而cpu处理速度不止要快于硬盘多少倍呢!硬盘成为电脑中的瓶颈。因此程序从硬盘中先加载到内存中,是有利于cpu处理数据的。
那又说了,既然硬盘读写速度慢,为什么还要用它呢?因硬盘容量大,断电后数据依然能够保存在硬盘中,不丢失,而内存,断电后会丢失所有数据,所以程序在内存中运行后,得到结果数据还得保留到硬盘中。相信,随着科技的发展,会有一种存储设备,既有硬盘断电不丢失数据,又有内存的读写速度,这样就可以直接在这种存储设备中运行程序了,从而提示电脑的运行速度。